叶澜: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
01
教师的使命不断变化,
不变的是教师始终须对人一生负责任
今天教师的使命就是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这个社会尽一个公民的责任。
每一代的教师都会面对一个时代对教师使命的新要求,但教师使命也有一些不变的内容,那就是教师的事业始终是对人的一生负责任的一个事业。
你给学生的东西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促进了他的发展还是阻碍了他的发展,教师要经常自问。尽管学生不完全被教师所左右,但教师的教育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人前进和向上。
一个教师有可能对儿童、青少年,对某一个人的发展变化留下深刻影响,让他在每一个前进的重要的时刻会想到这位老师。这样的教师,就是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了一位教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技能的教学者。
02
教育的魅力,应从创造中去寻找
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认识上的一个偏差,就出在不把教师看作创造者,仅仅把他当作知识传递者。比如,教师上语文课,他的任务被认为就是教识字、读书、写字……
今天我们特别强调认清教师的工作性质,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者,他跟孩子一起创造他和他们的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创造。教育是丰富人生的很重要的工作。
教师的创造还表现在“转化”上,他把人类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精神财富,这个转化也是教育的独特挑战与魅力。
教师的创造性还表现在促使学生精神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样培养出来的新生代,就会与他的上一代不一样。这种代际传承与发展,本质上是把人类的知识与技能、精神,转化成个人的能力和精神的内存。
这些东西内化在每一个不同的个体之中,而后,又会在社会实践中转化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创造力。
我觉得教育事业和教育的魅力一定要与创造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要求自己像蜡烛一样,成天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以牺牲自己作为职业高尚的表达,而不是用一种创造的智慧去激发学生心中的精神潜力,那么工作对于他来说只有付出没有魅力,也难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教师的魅力在哪里?就在于创造。它是一种直面人的生命发展的创造。这里面有“转化”的创造,教学工作自身还需要创造,从长远意义上,教学让每一个生命具有创造的力量,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创造的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03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还远远不够!
现在许多人喜欢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觉得不够。我不单提“教师专业发展”,我提“教师发展”。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我们不怀疑。问题是,只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是能造就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教师自己作为一个全人的发展,也可能被忽视了。
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现你是谁,学生也在判断你是谁。学生对你有敬意或瞧不起,反抗或喜欢,都不是仅仅因为你的专业,而是因为你的全部人格。
当然,没有专业是不行的,没有专业你连讲台都站不住。但是仅仅有专业,肯定也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04
教师一定要做真人
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事业,作为教师,首先要自己像人一样地活着,他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一种使其成为人的影响。自己活得像个人,并不是说像一个圣人,而是说你很真实、很努力、有信仰,你在为这个信仰践行。
教师也会有缺点,有时候也会有冲动,但只要你是真实的,你会冷静下来,孩子也会理解。所以我觉得跟人打交道,一定要做真人,不要去做一个假假的人。
“只育分不育人”是个太简单的事情。我觉得把“分”和“人”对立,是一种绝对两分的思维方式。抬高了“分”,把它与“人”等而视之,这是大误。
其实教师真正的能耐是在育人的过程中,不难达到所谓的“分”的要求。如果有学校或教师宣称我只“育人”不“育分”,这不仅荒谬,家长也肯定不放心。因为现实世界不可能同意这样的观点:你教的学生考试是考不好的,然而你是个好教师。
我一开始就不赞成把“应试”与“素质”对立的提法,这是两极化思维方式的产物。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改革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教育不可能脱离现实的社会和当前的需求来完成改革。改革是一种超越,而非简单的否定。
05
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持续发展的人
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需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
当然,这里又要有学术,又要有人格。人格,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就是一个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不是说哪一种人格才有魅力,我是这样看的。
教育的魅力恐怕不仅仅限于教师已形成的人格与学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应是不断追求自己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人,在帮助别人完善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这样的教师在我看来可能是比较有魅力的。
我自己追求做这样的教师,这是一个与生命同在的无止境的过程。对人而言,我更关注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首先关注职业。其实职业的规范总是比较死板的,真正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你应该是真诚的人,不断发现和创造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会有魅力。
06
教师的职前教育
应有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教师队伍建设,至少包括职前和职后。从职前来讲,应该有对教师职业的重新理解,即: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从合格到优秀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开始都以优秀教师的标准去要求。首先是有一个底线,高是无限的,越往高越个性化。
关键是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再来提教师怎么培养,队伍怎么建设。
对师范生的培养,还有很多陈旧的观念,认为教师就是学点教学法,学点入门技巧,诸如普通话、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等,把这看成是教师的基本功。
“三字一话”是要,但只是技能意义上的,对什么是教师职业更为根本的基本功,教师是谁,应该有怎样的品性,他的生存方式有什么独特性,作为一名当代合格教师所应该具有什么等等根本问题,却还缺少深入的研究。或者说在对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职业的特点还没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在那里培养老师。
07
教师的工作量要减轻
进入职场以后,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是他对自己的实践,不断的研究、反思、重建,越来越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深刻的认识,知道怎么去做才是有意义和有效的。
对教师队伍建设有什么建议?我认为:教师的工作量、教学的工作量要减轻,学校的编制要增加。不能只是从效率的角度来规定师生比,要从教师有时间再学习、再发展的意义上,综合考虑师生比。工作量减轻了,他才有时间去思考,研究、讨论。
来源:中国教育报
经园园编辑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