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丨孩子入园生病了
孩子自从九月份上幼儿园,原本一年都不怎么生病的孩子变得每月至少有一次生病,因此,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一去幼儿园就生病,一定是幼儿园有“问题”。
然而,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初上幼儿园孩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家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孩子必然有恐惧、害怕,焦虑的情绪,加上幼儿园孩子多,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必然会导致孩子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于是得病就不可避免了。
01
找准原因
▍交叉感染
在幼儿园,小朋友坐着一个挨一个,睡午觉小床一个挨一个,咳嗽喷嚏互相对着,非常容易发生呼吸道交叉感染,这是进入幼儿园后“一月一病”的重要原因。
▍情绪焦虑紧张
对于孩子,上幼儿园这真是一件大事:他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爸爸妈妈,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第一次离开家人,面对陌生的老师;第一次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按规律喝水、吃饭、玩等等。分离焦虑、新环境新人群的适应焦虑、生活规律的改变通通需要孩子面对,他受不了了,就生病了。
▍喝水不够
不仅有心理上的不适应,在幼儿园里,老师再给与精心的照顾,也不可能与家人的照顾一样。比如喝水,往往是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所有小朋友一起喝,但可能这时您的小宝宝不渴他就没喝,可一会渴了,他也不敢向老师要水喝。因此,孩子喝水往往不能像在家中那么充分。而喝水不够,是孩子易患病的重要原因。
▍进食过多
家长总是怕孩子在幼儿园吃的没有营养,吃的不可口,回到家专给孩子做他喜欢吃的:鸡翅啊、牛肉啊、海鲜啊,让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美美的吃上一顿。殊不知,孩子的病都是吃出来的,吃的太多,消化不好也会让孩子易患病。
▍便秘
孩子上幼儿园后早晨时间仓促,原来早晨排便的孩子来不及大便就要匆匆出门。而白天大便的宝宝在幼儿园往往也不大便,一是有点不敢,二是常常不知道怎么擦屁屁,所以就憋着,晚上回家又不想大便了,积攒个1-2天,便秘了。细心地家长发现孩子发热咳嗽是常常有便干便秘,通畅的大便是孩子健康的保证。
02
对症下药
“入园生病期”,其实就是孩子不适应的一种表现。孩子进入幼儿园,就如同我们成人走入社会,连大人都可能不适应,更何况孩子。宝贝新入园都有一个适应期,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帮助宝贝一起渡过难关。提前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对幼儿园多一些正面的了解,除此之外,入学前就开始鼓励宝贝自己动手做事。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经济有效的重要措施。自理能力强的宝贝会很自信,在集体生活中有成就感,而积极的情绪不但让他更加快乐,也可以增强机体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
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是指幼儿在饮食起居等方面由重复成练习而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包括饮食排便、睡眠、卫生等。科学、有序、合理的生活、卫生习惯既能保证幼儿健康、安全地生活,又能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后,幼儿就可以很好地计划自己自己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的一日常规
吃饭、穿农、睡觉、洗漱、如厕是幼儿的基本需要,也是他们习惯养成和行为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在满足幼几基本需要的同时,帮助幼儿在不断重复和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建立一种生活秩序,并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形成良好的一日生活习惯。
▍对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督促教师要采取适合幼儿的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督促
教师要采取适合幼儿的方式,将枯燥的习惯养成变成符合幼儿需要的、轻松有趣的活动。
▍家园要协同一致地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幼儿园可以请医生为家长讲解不良卫生习惯对幼儿的影响,对本地区或本园幼儿的身体状况与卫生情况进行分析,引起家长对幼儿卫生习惯培养的重视。通过与家长交流,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出一个更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
▍从成人自身做起,为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树立榜样
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幼儿一起做好个人卫生工作,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自己也要做到;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不应按成人的意志而随意改变。
▍通过多种途径,使幼儿明白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好处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有关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儿歌、故事;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做实验。教师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洗手后的水,使幼儿自己看到不讲卫生的结果从情感和认知上明白为什么要讲生。还可以通过开展“讲卫生之星”的评比,激发幼儿讲卫生的兴趣;
数师还可以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做。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幼儿饭后用纸巾擦嘴,尽量保持桌面清清保持衣服的整洁等,这些行为不仅使自己感到舒服,还保持了环境卫生。
▍幼儿在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中遇到困难时,成人要适当帮助而不是去替代
例如,当幼儿解大便不会擦尾股时、要教会幼儿方法,而不是直接帮忙去擦;幼儿在穿衣有困难时成人可以示范,而不是直接帮他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