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驰华南国际幼教展

奥驰华南国际幼教展

2025年6月13日-15日 | 广州琶洲 • 保利世贸博览馆

距离开幕还有

广州幼教展、华南国际幼教展、中国幼教展、中国幼教公益论坛、成都幼教展、南昌幼教展、中国幼教西部论坛

应彩云 | 幼儿园绘本阅读课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0-10-26

来源:中国幼教公益论坛

作者:华南国际幼教展

点击:

 

绘本,因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而被家庭、学校普遍关注。通过绘本阅读,我们最本质的愿望,是希望孩子们能够爱上阅读,热爱生活。

 

不过我们也看到,在许多早期阅读的教学活动中,孩子被要求凭着抽象的情感谈着空洞的话题,孩子表达自己的兴趣,却“被”牵向老师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早期阅读教学实践到底有哪些误解?又该如何破解?

 

误解1

 有效阅读是将看懂的说出来 

 

绘本故事,有比较精美的语言。所以,我们总期待在阅读中,孩子可以将看懂的说出来,孩子可以学习看的技能的同时,学习说的技能,我们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学习语言。

 

而现实中,会读的人不一定会说,会说的人不一定会读。

 

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无论是演说还是谈心,总能把话说得妥帖而直达听者的心坎里,可她却不识字。已故数学家陈景润,开展那么艰深的数学研究的他应该是读万卷书了,可他却不会上课教学。

 

可见,会读与会说,不是必然的关系。所以,阅读活动不一定是语言活动。当然,我们可以在阅读活动中,丰富孩子的语言,培养孩子的表达力,但非功能性的语言练习,很容易使孩子在趣味索然中远离阅读。

 

误解2

绘本阅读就是看图讲述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通过对绘本画面的解读,诸如对符号与语言、情节与情景、思想与精神、规则与规律的理解,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这种对画面的解读,如同以前语言教学中的看图讲述。一般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都会运用看图讲述的形式。

 

一次观摩阅读教学:

 

老师翻开第一页:“看,这是哪里?有谁?在干什么?”孩子怀着好奇和对故事的向往,踊跃地观察着、讲述着。老师翻开第二页:“看看,大老虎在干什么?小老鼠在干什么?”孩子依然想象着图画事件的发生。老师又往后翻一页:“大老虎和小老鼠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

 

老师将图画书翻到第八页:“你从哪里看出……”我看到已有半数孩子相互嬉戏了。

 

显然,这样的阅读活动不是孩子喜欢的。

 

是孩子不喜欢看图讲述吗?不是的。我清晰地记得好多年前上海市语言课程中,看图讲述的内容大多是1~2幅图,最多的也只有4幅图。

 

可是,一个情节起伏、内容丰富、事件有趣的故事绘本,少说也有十页八页的,孩子易动的心思和单纯的眼神,如何经得起我们“漫长”的步步逼近、句句拷问。

 

另外,如果绘本故事中文学语言的审美趣味,在师生不休的问答中逐渐遗失,那么,儿童绘本作为教学内容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

 

因此,尽管阅读教学中有看图讲述的形式,却不能把阅读活动变成看图讲述活动,不能把孩子看书时的心驰神往变成暗自神伤。

 

 

 误解3

阅读理解就是停顿讨论

 

前一阵子,我与小班孩子共同阅读了《熊叔叔的生日派对》。在阅读情节过程中,我故作神秘问:“你猜猜,是谁在敲熊叔叔家门?”一男孩朝我一挥手:“看下去,看下去。”我识趣地讲着故事,再没停留。

 

又一次,我们师徒研讨绘本《妈妈摘的葡萄》。第一页,老师问:“你猜猜,小狐狸为什么哭?”孩子一阵天马行空。第二页,老师问:“你猜猜,妈妈会怎么说?”孩子又一顿神侃神聊。接着,老师问:“……你猜猜,小狐狸怎么说……你猜猜……你猜猜……”

 

哦!阅读活动变成了猜谜活动。应该说,适时适度的“你猜猜”确实可以引发孩子对活动的关注和兴趣。但漫无边际的想象,犹如云中漫步,使孩子“找不着北”地阅读、支离破碎地欣赏。

 

 

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独特样式,被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喜欢,也被富有责任心的家长和老师喜欢。只是,文学和教学都是艺术,如何在艺术中施展艺术,着实不易。

 

下面我用两个案例,来和大家讲讲,幼儿绘本阅读课该怎么上?

 

 

 案例1:绘本《天生一对》

 

设计思路 /

 

绘本《天生一对》是鳄鱼和长颈鹿系列的第三本(部),说的是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朋友,在经历相识、相知、相爱之后,如何获得周围朋友认同的故事。

 

绘本在可爱的形象、柔和的色彩、幽默浪漫的情节中展现了生活场景,不仅传递了美好的感情,更阐述了爱的学习过程。  

 

故事中,长颈鹿城的长颈鹿们和鳄鱼城的鳄鱼们,都觉得长颈鹿和鳄鱼是奇怪的一对;现实中,孩子也觉得它们是奇怪的一对:“怎么可能?一个是陆地动物,一个是两栖动物……”于是,如何认同它们是天生的一对,成了学习的主题。  

 

尽管鳄鱼和长颈鹿的外表是如此不同,但我们依然可以淡化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关注它们本质特征之间的联系。  

 

于是,我这样设计和实施了“天生一对”的教学过程。(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在家里跟孩子一起实施教学哦)  

 

第一环节:在看过图书的封面后,直接将孩子的视线引到配对上,在寻找事物内在联系的活动中,拓展孩子的思维。  

 

第二环节:解读画面,观察长颈鹿和鳄鱼高矮等不同特点,形成绝妙的配合,从而体会天生一对的美好。  

 

第三环节:尝试和朋友配合,感受两人一起成功做事,需要相互支持、互相帮助。  

 

第四环节:完整欣赏绘本,感知绘本的美妙。  

 

活动结束后,可以将《天生一对》放在图书角让孩子随时翻阅。

 

活动目标 /

 

1、解读画面中长颈鹿和鳄鱼因不同特点而给对方带来的乐趣,体会天生一对的美好。  

2、在配对和配合活动中,感受事物之间、朋友之间的和谐。

 

活动准备 /

 

图书课件、生活用品及猜谜用的图片(苹果、樱桃、天鹅、消防车)。

 

/ 活动过程 /

 

一、活动导入,理解生活中的各种配对

 

1、师:(出示图书封面)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天生一对》。

 

2、师:(出示扉页)一对,总是由两个组成的;两个在一起,就成了一对。

 

3、师:(出示2副手套)这里有4只手套,哪2只手套是一对,为什么?(小结:相同的两只手套可以配成一对。)

 

4、师:(出示2只外形不同的手套、花朵、叶子)这里也有4样东西,请你也两个、两个把它们配成一对。谁和谁是一对?为什么?

 

幼儿:花和叶子是一对。

教师:为什么?它们的外形并不相同呀?

幼儿:因为花本来就长在叶子上。

教师:是啊!花有叶子衬着才更美丽。

幼儿:手套和手套是一对。

教师:理由呢?这两只手套不同哦?

幼儿:虽然两只手套样子不同,可是它们都是手套,戴在手上都很暖和。

 

小结:瞧,只要有理由,我们都可以把它们配成一对。

 

5、教师:(出示电脑、卡车、树、苹果的图片)这里有4样东西,请你两个、两个把它们配成一对,并说说理由。

 

设计思考:让幼儿尝试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活动在拓展幼儿思维的同时,也渗透了和谐的思想。

 

幼儿:苹果和树是一对,因为苹果是长在树上的。

教师:已经配成一对了,还有吗?

幼儿:电脑和卡车是一对,因为电脑装在卡车上可以运到商店里。

教师:是,卡车可以运电脑。现在配成第二对了。幼儿:卡车和苹果也是一对,卡车可以运苹果。

幼儿:卡车和树也是一对,卡车也可以运树。

 

设计思考:此时如果教师想挑战幼儿的思维,可以告诉幼儿“卡车跑累了,要在大树底下休息。我们有个新规定,用卡车运输电脑、苹果、树的理由不算,想想还有其他理由吗”。

 

幼儿:电脑和苹果是一对,那是苹果牌电脑。

幼儿:电脑和树是一对,因为可以在电脑上看见树的图片……还可以在网上买树……

 

小结:好,我们把4样不同的东西配成了6对,而且大家的理由也很充分。

 

6、(再加上衣服图片)再多加1样东西,可能会多几种配法呢?

 

设计思考:通过增加新规定和添加新的图片,能为幼儿提供充分想象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多出1对……多2对……

教师:可能不止这些呢,你们慢慢想想理由。

 

小结:无论是相同的东西,还是不同的东西,只要有理由,我们都能把它们配成一对。

 

二、解读画面

 

1、师:(回到图书的封面)看,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尽管有很多不同,可是它们却是一对,是相亲相爱的一对。

 

2、师:(出示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抛硬币的画面)看,它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谁来抛、谁来接更合适?

 

设计思考:引导幼儿感知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彼此间的配合,教师可以强调“硬币要高高地抛起,又要低低地接住”,引发幼儿更准确地给出答案。

 

小结:这两个朋友配合得很好,它俩觉得自己很般配。

 

3、师:(出示它们在糖果店的画面)看,它们在干什么?它俩感觉怎么样?

 

设计思考: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它俩一高一低地吃着糖果,并且相互帮助着。

 

小结:它俩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愉快地生活着,它们自己觉得它们很般配,简直是天生一对(出示买靴子和喝咖啡的画面)。

 

三、配合游戏

 

1、师:你有过和伙伴配合着做事的经历吗?我们配合着来给别人猜谜吧。

 

2、梳理玩法:怎么玩猜谜?

 

小结:给别人猜谜,要说出谜面,如要让别人猜东西,就要讲出那件东西的形状、颜色等,但不能说出东西的名字,即谜底。

 

设计思考:如果谜底为苹果,幼儿说谜面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强调“它是红红的”“它是圆圆的”……为后面的活动要求作铺垫。

 

3、两两配合

 

(1)教师:两个朋友组成一组,配合给别人猜谜,看看你们是不是也是般配的一对。

 

(2)规则:游戏有两条规则。第一,两个朋友必须轮流说谜面;第二,每人每次只能说一句谜面。

 

(3)教师:给大家猜谜时,话说的越少,说明你们俩配合越默契,也就越般配。

 

谜语1:樱桃。

谜语2:天鹅(与鸭子等不同,发散思维)。

谜语3:消防车(物品的特征更凸显,且和绘本故事有关)。

 

设计思考:这个环节看似疏远了图书,却因为需要幼儿与同伴彼此理解、互相支持,组成一组后配合着游戏,这与绘本主题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互相埋怨无济于事,只有互相补充才能获得成功。

 

(4)小结:这个游戏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般配的伙伴。大家可以继续慢慢玩、慢慢找。

 

四、完整欣赏绘本

 

教师:看!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是般配的一对。可是,长颈鹿城里的长颈鹿们却觉得它们是奇怪的一对,鳄鱼城的鳄鱼们也觉得它们是奇怪的一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看看这本书。

 

设计思考:当幼儿在认知上、心理上都认同了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是般配的一对之后,阅读图书、倾听故事时幼儿就能变得很安心、很陶醉。这样的欣赏活动使幼儿单纯感受着作品的美好,深入体会着作品的思想。这时,幼儿的眼睛会无一例外地紧紧追随着画面……

 

五、延伸

 

1.你的爸爸妈妈是天生的一对吗?还有谁和谁也是天生的一对?你和谁是天生的一对?要知道,在你家里,天生的一对越多,生活就过得越美满;在幼儿园里,天生的一对越多,我们就过得越快乐。

 

2.仔细去看看书吧,或许你会发现书中还有天生的一对呢!

 

设计思考:尽管绘本故事主线清晰,但画面中依然有丰富的细节值得幼儿去发现和回味。一本图书,对幼儿而言,教学只是开始。

 

 

 案例2:绘本《花婆婆》


设计思路 /

 

图画书《花婆婆》以其美好的画面和唯美的故事,打动着我们。我想,幼儿也不能错过这本书。二期课改实施至今,我体会到:一个学习内容,放置于一个非同寻常的情景中,幼儿的学习就会犹如一次美好的旅行。

 

于是,我将大班教师参考用书《学习活动》中“春夏秋冬”中的“四季花开”融合在故事的情景中和幼儿一起学习,旨在让幼儿在《花婆婆》美好的情感氛围中,获得与四季的花卉相关的经验,提升歌谣表达的技能。

 

活动开展时,图画书是美的,花是美的,歌谣表现是美的,花婆婆的情感更是美的,幼儿也不知不觉地美了起来。

 

活动目标 /

 

1、阅读图画书,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的美好。

2、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和同伴一起用不同的节奏表达表现。

 

/ 活动准备 /

 

1、四季特征明显的花卉:迎春花、桃花、油菜花、荷花、玫瑰、菊花、桂花、红梅、蜡梅、水仙花、白玉兰。

 

2、图画书《花婆婆》的PPT。

 

3、儿歌《四季花开》:

暖和的 春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炎热的 夏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凉爽的 秋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寒冷的 冬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我们 种的 什么 花儿 开?

 

/ 活动过程与记录 /

 

一、听故事

 

1、引出活动

 

教师:今天我带来一个故事,(出示PPT)《花婆婆》。花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这里对故事题目展开讨论,既是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和期待,又是引导幼儿情绪渐渐投入的必须过程。

 

活动中:教师:花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

 

幼儿:老人……种花的……买花的……喜欢花的……

 

2、讲述故事

 

(1)教师:花婆婆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一起听听故事。(讲述故事至第三件事后,插问。)

 

(2)教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活动中:

教师: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到世界各地去逛逛(就是去旅行)……在海边住……

 

3、继续讲故事。

 

二、四季开的花

 

1、说说四季开的花: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引发幼儿交流四季开的花。

 

教师:花婆婆想,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好;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好。那么,你知道什么花会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从这里,延伸出另外的学习内容:关于花卉的活动。

 

我认为,尽管故事最能凸显的是情感教育,但情感认知也需要现实认知作基础。所以,一个故事一定蕴涵着认知或其他的学习因素。

 

另外,幼儿在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后,也需要变换不同的学习内容或方式,才能继续保持学习热情,所以,这里的“走神”,对主题和幼儿的学习都是有用的。只是,这时的故事内容已转化成幼儿认知活动的平台。


活动中:

幼儿:桃花是在春天里开的……荷花是在夏天里开的……

教师:除了这些花,你还能说出其他的花的名字吗?

幼儿:梨花……康乃馨……

 

  这里的两个问题,前者难,后者易。按逻辑,应该先易后难。

 

现场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对于花卉的经验有多少。如果,幼儿已有一定的花卉经验,那就可以“先难后易”,因为,“先难”让有着一些花卉经验的幼儿可以积极地搜寻自己的记忆,需要集中精力。而“后易”可以让绷紧的思维,稍稍地“松一口气”,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

 

如果,幼儿对花卉的经验很少,那么就要“先易后难”,因为,“先易”让幼儿在少有花卉经验的基础上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再从幼儿知道的花卉出发,开始进行有两个维度的思考,但这时“后难”,往往带有“接受”的性质,如×××是什么季节开放的呢……其实啊,×××是在夏季开放的……

 

本次活动,提问是“先难后易”。幼儿“先”愣了几秒,然后有5个幼儿相继回答,“后”来幼儿的回答就很踊跃,有些刹不住,场面因幼儿的自信而热烈。

 

2、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教师:我们现在知道的花有七千多种。我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你们一起去认一认:这是什么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字卡为:春天的花儿、夏天的花儿……)——这时应该关注不认识字的幼儿。教师出示字卡时,幼儿跟读一遍。

 

活动中:

幼儿:玫瑰是冬天开的。

教师:红玫瑰在火热的夏天开得最红。

幼儿:桂花是在什么时候开的呢?不知道……

教师:桂花是在中秋节时开放的……

幼儿:夏天……秋天,中秋节当然是秋天……

教师:没错,是秋天。中国诗句中有关于桂花的描写:八月桂花香。

幼儿:对,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3、唱一唱:四季花儿开。

 

(1)教师:还有许多花会在四季里开放,这真是件美好的事。如果,我们可以把花在四季开放的事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里有一些儿歌,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一唱。

 

  这里既帮助幼儿认字,又有了节奏的范式。在读完春、夏后,提问:刚才是用手来打节奏的,还可以用什么来打节奏(提示:脚、身体动作都可以表示节奏)?

 

活动中:请一个幼儿回答:迎春花。幼儿回答的节奏完全相符。于是,幼儿和同伴两人选一种花各自练习,一问一答。教师提示:如果打的节奏和别人不一样那会更美好。

 

交流中,两个女孩用转腕动作表示节奏,大受赞赏。另两个女孩用手击头打节奏。

教师:她们表示出了节奏,可是头如果受伤了可就不美好了。所以,不要打头。两男孩:桃花桃花朵朵开。

教师:瞧,觉得字数不够,重复“桃花桃花”就行,多美!

 

(2)教师:出示“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让孩子感受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是水仙花,怎么唱着回答?

 

活动中:幼儿完成十六分音符。教师:啊,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其实,这里的感叹,都是为让幼儿感受现实中“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为后面的情感深化环节作铺垫。

 

三、一件美好的事情

 

1、回归故事。教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讲述故事至“花婆婆问孩子将来做什么?”)可是,幼儿也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

 

2、美好的事情。教师: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深化“美好的事情”,让幼儿拥有一个短暂或许是永久的理想。

 

活动中:

幼儿:(愣了十多秒)念儿歌……

教师:对,唱歌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幼儿:做花,做纸花、绢花,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教师:是啊!那些纸花、绢花可美丽了!

幼儿:弹琴。我弹的钢琴声传到许多人家里,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教师:啊,真的美好!幼儿:我要保护世界……

全体幼儿:啊?

幼儿:让大家知道,不要在水里扔垃圾,小河就会变得更美好!

教师:对!小河干净了,世界也就变得更美好!

 

3、小结: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记住这件事情,努力去完成这件事情。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了你们会变得更美好!

 

幼儿想到的美好的事情都很实际,那是由前面的伏笔所致。

 

· 应彩云 · 

上海市特级教师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

来源于网络经编辑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