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托育时代的春天什么时候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意见》表示,支持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设施,发展家庭托育点。
当前,家庭托育在我国发展情况如何,又面临着什么难题?家庭托育能否成为托育行业新风口?
01
走进家庭托育
家庭托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家庭为场所,更多利用家庭内部的各种资源,向住宅所在社区的其他家庭提供较低收费的或者公益性甚至志愿互助型的托育服务。
家庭托育有着自己的优势,一是价钱便宜,以家庭开展托育,水、电、气、暖都是民用的,大大降低了家庭托育点的成本。二是婴幼儿家长对家庭托育点的管理者应该是比较熟悉的,有一种邻里之间的信任,这也是父母选择家庭托育点的很关键的因素。三是0-3岁婴幼儿最好的生活环境是在家庭,在家庭托育点开展托育养育,婴幼儿没有很强的疏离感。
家庭托育的发展,也受到不少市民的肯定。今年43岁的罗女士家住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社区,从事证券行业的她经常加班、出差,快40岁才生下儿子冬冬。产假结束后,由于双方父母年事已高、无法独立带娃,聘请的两个育儿嫂又在短时间内先后因个人原因离职,罗女士不得不开始考虑,将才一岁两个月的冬冬送入托育机构。经过细致考察和比对,罗女士最终选择了一家开设在某封闭小区内的家庭式托育园所。
罗女士表示,最终选择家庭式托育点,主要原因除了离家近、便于实地考察外,园所规定,孩子人均面积在8平米左右,每个店都有满员上限,在保证了月托孩子进园名额的前提下,按限额收临时卡的孩子,既保证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又避免因人员过度密集造成呼吸道交叉感染。
02
家庭托育面临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的发展状况分析,照护资源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虽然政府已于2019年逐步出台托育机构具体管理和扶持政策细则,但注册登记手续复杂,机构在满足各项标准、特别是建筑要求上,仍显困难。
运营成本上,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机构面临极高的租金压力。收入来源上,2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仍处于市场培育期,3岁幼儿又需转入幼儿园,客户生命周期短,新开家庭托育“叫好不叫座”;普惠幼儿园学位日渐充裕和托育一体化,也进一步挤压托育机构市场;加上疫情按下的暂停键,托育行业步履维艰。
同时,我国符合家庭托育某些特佂的主体几乎全为“妈妈/教师园”、转型的“民居园”,或是在住宅经营的托育机构,而非典型意义上的“家庭式托育”,若将住宅内主体悉数纳入家庭式托育管理办法,考虑到用房成本,很多托育投资者在合法性确定的情况下,可能会放弃举办托育机构。
此外,我国家庭式托育的政策设计还缺乏其他配套的支持体系和制度安排,如:培训认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支持体系等的缺乏。
03
打破家庭托育发展壁垒
一直以来,托育服务行业门槛高、投入高是业内共识,特别是对家式托育而言,场地、费用、监管等均是入行较大阻碍,但好事是,国家对于促进家庭托育的态度越来越明朗。
2019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开始施行,让托育机构有章可循;202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家庭托育点登记备案制度,研究出台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有效带动家庭式托育的社会化服务发展;支持将各类房屋和设施用于发展养老托育,鼓励适当放宽最长租赁期限;非独立场所按照相关安全标准改造建设托育点并通过验收的,不需变更土地和房屋性质……这些对家庭托育来说,如及时雨一般。
特别是今年4月,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关于明确托育机构备案消防材料的通知》,明确了托育机构备案时无需提供消防有关材料,实行对建设工程进行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或备案抽查,对社会单位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很多人直呼:家庭式托育时代的春天要来了。
通过发展家庭式托育来保障“幼有所育”,是构建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的重要阶段性任务,也是我国发展婴幼儿照护的制度目标之一。政策引导支持,市场需求旺盛,家庭托育可以得到更多的普及与推广。
在今年9月召开的2021第三届新时代托育发展大会上,托育行业专家、名师、品牌创始人汇聚,围绕托育行业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解读托育相关政策,探讨托育品牌建、创新经营等话题,助力投资人、托育人把握发展机遇。现场还有多个优秀家庭托育品牌参展,效果斐然。接下来,2022第四届新时代托育发展大会,将于2022年6月10日-12日,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隆重召开,让我们一起关注托育事业健康及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