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
近日,《成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印发。《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成都将建成一批儿童友好社区;到2025年,将实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全覆盖。
▲成都老旧社区打造的儿童活动空间 资料图
根据《行动计划》,未来成都将进行14项具体行动。其中,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成都将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研究制定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公园、儿童友好图书馆、儿童友好交通等成都市各领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引,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各方面做出系统性安排。
并且,成都还将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儿童保护和服务工作,积极培育为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儿童保护和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积极引导为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面向城乡社区、家庭和学校提供服务。
在婴幼儿照护服务方面,成都将规划建设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依托社区综合体、多功能服务设施以及国有闲置资产等配置托育园所。加强政策扶持推动普惠托育机构、企业自办托育园建设。到2025年,实现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社区全覆盖。
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成都将依托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托育机构等,通过提供入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空中课堂等方式,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差异化服务。至2025年末,各区(市)县至少建设1个儿童早期发展基地,推广和普及婴幼儿早期发展的理念、基本知识和育儿技能。
同时,《行动计划》还要求各区(市)县至少设置1家新生儿救治中心,负责辖区内危重新生儿救治工作。每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提供规范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至少配备1名专业从事儿童保健的医生。推进全市在校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工作,实现区(市)县全覆盖。
此外,成都还将推进实施以城市为主体的儿童肥胖防控项目。建立0~6岁儿童视力水平检测机制。保障儿童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到2025年,成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57.5%以上,帮助每名青少年至少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
▲锦城湖边参加“小铁三”比赛的儿童
在儿童教育方面,成都各区(市)县将结合现有学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提质改造1~2个儿童友好示范学校,包括对现有教学设施进行适儿化改造、营造安全的校内与校园周边环境、试行校内公共活动设施假期开放制度等。
对于特殊困境儿童,成都将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开展儿童残疾筛查工作,优先开展0~15岁残疾儿童的抢救康复。加强儿童残疾预防、早期筛查、诊疗康复一体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县扩大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鼓励公办机构开展残疾儿童康复业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加强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管理。
针对困境儿童救助,成都将健全面向因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家庭失能等原因形成的困境儿童的发现报告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评估帮扶机制和监护干预机制;开展发展迟缓儿童早期治疗与养育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方面,成都还将推进儿童之家建设提档升级,确保一般村(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常态化运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在每个中心村(社区)建设村(社区)儿童中心。针对社区(小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儿童专项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完善提升,增加社区儿童“微空间”,鼓励社区打造儿童“游戏角落”,合理增设室内外安全游戏活动设施。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
在儿童安全出行方面,成都将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规划建设,优化校园周边步行线路规划和人行设施,保障儿童岀行和街道活动安全,打造儿童友好街道。2025年,各区(市)县建设儿童友好街道不少于1条。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邓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