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论坛 | 深度学习实践分享会
2025中国幼教公益论坛暨第15届华南国际幼教展,以“立足《学前教育法》的教育行动”为主题,邀请100多位演讲嘉宾,交流依法施教的政策观、学者观、园长观,为参会者搭建从“知法”到“行法”的全面支持。
作为主题论坛之一,6月14日召开的“深度学习实践分享会” 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落地后的行业实践,特邀 3 位资深教育专家、名园长及课程研发领军人,以政策为纲、以实践为基,解码幼儿深度学习的多元路径。
肖清
· 深圳市龙华区第五幼儿园法人、园长
· 全国榜样园长奉献奖
· 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创新人物
深度学习视角下园本课程构建的实践探索
肖清园长指出,深度学习与园本课程均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核心,二者具有目标一致性、路径互补性和实施联动性。“三深”教研体系,包括学习教研、参与教研和专题教研,聚焦真问题,提升教师专业能力。PDCA模式,通过计划、评估、实施、改进四个环节,迭代金华,将经验转化为系统改进,持续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肖园长通过丰富的案例,阐述深度学习视角下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深在动机--幼儿为本,聚焦兴趣问题;第二阶段为深在探究--多维探索,进入深度学习;第三阶段为深在发展--反思迁移,促进全面发展。
最后,肖园长还介绍了园本课程的特色链接,如科学区、语言区等区域设置及特色材料研发,以及生活游戏活动与主题探究活动的链接,这些实践有效促进了幼儿的深度学习。
彭海霞
· 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
· 党支部书记、正高级教师
·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
项目式学习在幼儿科学素养培育中的创新实践
彭海霞园长指出,幼儿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分别是科学情感与态度、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内容,幼儿科学素养培育需要这三方面的协调与融合发展。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幼儿兴趣为中心,通过长期深度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教学模式,与幼儿科学素养培育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两者都支持幼儿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得关键经验和核心素养。幼儿园项目式学习能够促进教师角色转型与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发展。
最后,彭园长详细介绍了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幼儿园在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路径。一是重塑“课程线”,创建浸润生活的科学小专题活动课程和基于幼儿兴趣的生成性体验探究项目活动;二是创生“五步曲”,通过发现问题、生成网络、实地调查、操作记录、总结展示的流程,助力科学素养培育;三是探寻“三类法”,包括观察与导图法、支持与引导法、多元多维评价法。
张珺
奈诗教育创始人
智慧家园关系心理课提出者
Ai时代下幼儿学习能力培养
奈诗教育创始人张珺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指出,65%的幼儿未来将从事尚未诞生的职业,强调当下需培养孩子成为“AI指挥官”。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三角(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在探索体验中产生思考,在实践互动中发挥想象,在实践创作中创造可能。如奈诗教育的元行户外亲子课堂,通过自然观察、亲子协作和家长微课堂,促进亲子在自然中双向成长。
培养孩子的感性能力三角(生命力、幸福力、情绪力)同样重要,真正的未来竞争力是理性与感性的双螺旋结构。奈诗教育的智慧家园关系心理课,有近300位园长加入学习,为行业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