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驰华南国际幼教展

奥驰华南国际幼教展

2026年6月12日-14日 | 广州琶洲 • 保利世贸博览馆

距离开幕还有

广州幼教展、华南国际幼教展、中国幼教展、中国幼教公益论坛、成都幼教展、南昌幼教展、中国幼教西部论坛

王彦 | 生活体育化: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体育的发展新方向

时间:2025-09-08

来源:中国幼教公益论坛

作者:华南国际幼教展

点击:

常州市新北区银河香槟湖幼儿园王彦园长,在2025中国幼教公益论坛以《生活体育化: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体育的发展新方向》为主题,指出幼儿园体育活动应基于“生活体育化”的理念,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融合。
 
以下是现场视频及观点整理:

一、现实问题:幼儿园体育的重新定位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儿园体育常陷入一味“模仿中小学”的误区,需重新定位,与中小学体育的学科化取向不同,幼儿园体育应基于“生活体育化”的理念,回归儿童的一日生活,实现内容与形式的转变。

1、当前幼儿园体育的三大问题

 
王园长从一个问题谈起:放手游戏是否会造成运动缺失?并以此总结出当前幼儿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 工具化问题:将体育活动仅视为促进健康的手段,忽略其主体地位。

  • 形式化问题:对学校体育的印象停留在做操、上课、开运动会等形式,容易陷入形式主义。

  • 功利化问题:为展示效果或迎合评价而开展体育活动。
     

2、政策法规的明确指引
 

王园长引用了相关法律法规,为幼儿园体育活动提供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

第三十四条:幼儿园应当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室内外活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器材,开展符合学前儿童特点的体育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学前儿童参与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或者与年龄特点不符的商业性活动、竞赛类活动和其他活动。

第五十五条:幼儿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实施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保育和教育活动,不得组织学前儿童参与商业性活动。
 

 《3-6岁儿童足球活动负面清单》 

“七个严禁”(禁正式比赛、禁小学化训练、禁考级等)+“一个严格”(严格控制运动时长与强度)。


二、内在逻辑: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方向

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其阶段性规律,幼儿园阶段的核心是“打基础”,而非 “练专业”。

1、幼儿处于基础运动时期

根据格拉胡(Gallahue 1982)的运动发展分期,2-7 岁为 “基础运动时期”,幼儿运动的核心是学习多种动作的协调,并出现自主性的协调动作,如跑、跳、扔、踢、伸展等。7 岁后才进入 “运动专门化时期”。

2、发展基本运动能力

根据格拉胡(Gallahue 1982)的运动发展分期,2-7 岁为 “基础运动时期”,幼儿运动的核心是学习多种动作的协调,并出现自主性的协调动作,如跑、跳、扔、踢、伸展等。7 岁后才进入 “运动专门化时期”。

3、向高走,向宽行

幼儿阶段运动能力的发展要关注两个类别和两个方向:

 向高走: 提升身体素质,但需遵循低强度、高密度” 原则,避免过量运动损伤。
 向行: 丰富幼儿的运动经验与动作模式。 

例如:告诉孩子“” 不只有 标准走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身体姿态和动作方式来行走。

这是因为,幼儿 岁前积累的动作经验,决定 7 岁后可选择的运动项目数量与水平高低。也就是说,成人运动能力弱,多因童年动作经验不足。


三、路径探索:在一日生活中渗透体育

生活体育化的理念旨在将体育活动自然融入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凸显身体运动与生活、游戏的相互作用。因此,幼儿园体育的实施并非是要建构独立的学科课程,而是要回归幼儿园课程的特质,与生活、游戏相融合,让运动无处不在。

1、融入一日生活

关注一日生活中与身体运动相关的契机和机会给与幼儿在生活、游戏中更多身体参与的机会和形式自主端汤、分餐(练协调、控制)蹲着玩墙面游戏、站着画画等。

这样的过程貌似与体育活动无关,实际上是充分利用了生活与游戏给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提供的大量练习机会。

 
2、创设鼓励运动的环境
 
构建鼓励运动的生活与游戏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① 物质环境:丰富室内外空间设置,如教室里利用地面、桌面、柜面、墙面等不同空间,让孩子用不同身体姿态进行活动
② 社会环境:改变 “室内要安静” 刻板认知,营造兼具运动场、游戏场、学习场三位一体的环境

3、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演讲最后,王园长强调:

幼儿园生活和游戏中,运动无处不在。幼儿园体育的实施应基于日常观察、交流、倾听、分析,挖掘孩子需求,从解决共性问题和拓展经验的角度给与有目的的环境支持与经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