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妮丨幼儿园融合教育的香港模式与实践
在2019中国幼教公益论坛上,协康会中国区培训主任,国际融合教育理念推广大使,香港政府认可幼儿教育资格一级教师杨燕妮老师发表以“幼儿园融合教育的香港模式与实践”,全面介绍香港融合教育经验,探索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全面照顾的方法。
01
案例:彤彤爱漫游
三岁半的彤彤,自闭症及整体发展迟缓:
处理策略:调节课堂活动难度,给予指令前,先取得注意;视线提示,实物示范,配合简单具体的语言;练习简单物品使用步骤,减少漫无目的的行为;训练安定地玩玩具、简单的收拾。
02
融合教育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2014年8月(第三版)《全校参与模式融合教育运作指南》指出,融合教育是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安排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接纳差异,消除学习障碍。
认识、接受和尊重个别差异
懂得欣赏差异
推动个人成长
建构和谐社会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亦有不少强项,我们应发掘他们的强项,并把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作为协作学习的基础,创造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见证彼此的长处,从而互相尊重和互相欣赏。因此,融合教育的对象和获益者不单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亦包括其他学生、全体教职员、家长和办学团体,以至整个社会。
英国的 OFSTED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UK, 2000)就「共融校园 」提出以下的定义︰一所共融的学校重视全人教育,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效、待人接物和身心健康。高效能的学校正是共融的学校,这些学校不单是教学成绩卓越,亦有良好的校风和有教无类的精神。
03
香港幼儿园融合教育
香港幼儿园融合教育包含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幼稚园暨幼儿园兼收弱能儿童计划和到校学前康复服务三大部分。
政府采用「双轨制」推行特殊教育 —有较严重或多重残疾的学生,教育局会根据专业人士的评估和建议, 并在家长的同意下,转介他们入读特殊学校,以便接受加强支持服务;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可入读普通学校 ,与普通儿童相处,从而 在教育上充份获得裨益。家长可透过现时的派位机制,为自己的子女选择入读心仪的学校,而学校须推行「全校参与」 模式的融合教育,以便有效地照顾学习差异,提升整体的教学效能。
▍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 (EETC)
服务对象 : 初生至6岁有发展障碍儿童
服务内容 : 发展评估及个别教育计划、个别及小组上课、专业治疗 (物理、职业、言语)
情绪、社交及专注训练、升读小一前准备及初小支持、家长教育、外展服务、暂托服务。
上课时间 : 每星期1-2次个别/小组训练/治疗
▍幼稚园暨幼儿中心兼收计划
服务对象:二至六岁轻度弱能(包括自闭症)的儿童
目标:安排轻度弱能(包括自闭症)的儿童和普通儿童在一起进行学习,提供训练和照顾,协助他们将来融入主流教育和社会;每六名轻度弱能的儿童,由一位接受过特殊教育训练的老师负责。并提供巡回心理学家、治疗师的专业治疗及训练。
幼儿园的兼收服务主要的对象也是两岁到6岁的儿童,但他们的程度是比较轻微,幼儿园的兼收学位也是一个星期五天的全日制服务,目的是为准备孩子入读小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到校学前康复服务(OPRS)
融合教育模式:全校参与、照顾个别差异、调适课程与教学和发展多元智能。
融合教育策略: 课程调适
面对课堂内的个别差异,教师已不能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来教导全班学生,亦不能要求学生达到划一的学习水平。学校必须透过各方面的调适,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全校参与照顾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1. 全校上下一心,在不同层面,不同角色中互相支持,照顾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在过程中,建立互信、和谐共融的环境和文化。
2. 教师通过培训了解及接受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生、家长需要彼此谅解,贴挥互谅五让的精神,学校定期检视进程及成效,作出改善。
推行融合教育的基本原则:及早识别、及早支援、全校参与、家校合作、跨界别协作。
教育局在普通学校推动融合教育,本着五个基本原则:及早识别、及早支援、全校参与、家校合作,及跨界别协作,全校参与的意思是由全体教职员营造共融环境,照顾所有学生的不同需要。学校可因应需要调适课程,教师通力合作、互相支持,配合专责人员的支持,使学生能展示学习成效;并通过组织学习小组、朋辈辅导,让所有学生受惠。
■「全校参与」模式特色:
全校共识:全体教职员认同有责任营造一个共融的环境,以照顾所有学生的教育需要;
课程调适:学校可以修订或扩阔正规课程以迎合不同的需要;
教学调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技巧和辅助工具,以照顾不同的学习需要;
朋辈支援:策略性组织学习小组、朋辈辅导和朋友圈子;
教师协作:教师通力合作及互相支持,例如进行协作教学;
课堂管理:专责人员和教师磋商改善学习环境, 例如安排协作教学,使全班同学受惠;
评估调适:调整评估方法,使学生都能展示学习成效。
■ 在自然及熟悉的环境下,与学童作个别训练、小组训练
■ 亲职活动
为家庭提供多元化的家长小组、亲子小区适应活动。让家长有彼此认识的机会、提升家长间的互助与互动,促进家长与老师的联系、沟通和协作。
■ 家长支持活动
聘请驻校心理学家和驻校注册社工,定期举办家长教育讲座、管教子女工作坊,并为有需要家庭提供咨询、面谈、家访及转介服务。
■ 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共融校园指标
照顾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教师专业发展:基础课程(15%-25%)、高级课程(6-9位教师)、专题课程(1.认知及学习需要 2.行为、情绪及社群发展需要 3.感知、沟通及肢体需要 ,每个类别最少一位教师)。
04
儿童发展评估的教学介入
一位有特殊需要儿童出现在教师面前,需要教师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时,教师怎么做?怎样帮?
一位老师的回答: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利用《儿童发展评估表》系列工具,清楚了解儿童的发展年龄,知道处于的发展年龄,才可以设定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达到班级儿童的普遍发展年龄,就需要调适课程。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最常遇到的教学问题,就是要照顾一班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因为就算是同一年级就读的学生之中,每一位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发展。
▍个案分享——Grace
姓别:女
年龄:4岁半
断 症:唐氏综合症
学习困难:整体发展迟缓
■ 经检视孩子各范畴的发展年龄:
大肌肉 : 3–4 岁
小肌肉 : 4–5 岁
自 理 : 3–5 岁
认 知 : 3–6 岁
语 言 : 表达: 2–3岁 理解: 2–4岁
社 交 : 2–4岁
■ 从评估及日常观察综合多方面数据分析
强项:情绪稳定,表现合作;乐于与群体友伴相处;模仿别人说话和玩法;对物件或游戏感好奇;主动探索、认读数字。
弱项:对比概念较容易混淆;说话较含糊及声量较细;精细动作协调弱;数量概念不稳定未能轮候活动。
■ 从《儿童学习纲领》选取合适目标
我们尝试按Grace的需要,就认知和社交2范畴来订定4个目标:包括认知范畴:能作10以内数字与数量配对,数出及说出10以内物件数量;社交范畴的在成人带领下,与友伴玩简单桌上游戏,口头提示下与其他儿童进行合作游戏时,会轮候及遵守游戏规则等。
■ 个别强化与全面统整:把目标放进不同的情境中
活动与目标:紧贴IEP内的目标内容;活动之间是相关连的,而非割裂式;活动的设计考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对概念有生活化、立体的印象;活动让孩子「参与」,通过参与了解孩子的训练成效。
以学童目标为依归,一个目标可延伸到不同课堂及日常流程中,一个课堂可配合不同的目标。
■ 个别强化与全面统整:一个课堂中可有不同的目标
05
儿童发展评估的教学成效
儿童发展评估是一个系统概念。先评估现有能力——再根据评估结果编写个别教育计划 / 教学计划——然后依按照个别教育计划/教学计划确定训练 / 教学活动——最后进行具体的施教 / 教学调适。
《儿童发展评估表(修订版)》
▍《儿童学习纲领》:从评估到编写教学计划
附设评估号码,提供「参考年龄;以儿童发展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科学严谨的编订原则;六大范畴及次范畴均有详细的:学习范畴、学习内容、编定原则
▍个别教育计划(IEP)
个别:针对个别儿童的独特需要
教育:学习目标、教学过程
计划:特定期限、预期效果
可观察(具体)及能量度(量化)的学习目标,作为检视学习进度的工具。个别教育计划考虑每一个儿童的特性及能力, 考虑家长的期望;制定清晰训练目标,有结构及层次,与课程连结,考虑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及协调。
《学前儿童训练指南》适用于普通,及有发展迟缓、学习障碍的儿童,具有不同程度、由浅入深和生活化的3300项训练策略及活动。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性质上是相对而不相反;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虽有某些程度上的差异,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发展融合教育,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让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学习,融入学校生活和社群之中!
中国幼教公益论坛
打造幼教行业综合性成长大平台
为幼教人带来全局性
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
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
2019年下半年全国公益论坛行动计划
重庆丨粤东丨粤西
南宁丨广州丨南昌
与您共建共享
新时代中国幼教创新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