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提升待遇,是保障幼师权利的关键
聚光灯下,幼教的种种难题也浮出水面,特别是在幼师待遇方面,引起了多方关注。
央视就曾针对幼教发展存在的问题,做了《聚焦学前教育,记者调查:幼师为何留不住?》的专题报道。在这篇针对幼师现状的专题报道中,记者对教师工资、日常消费、离职率等问题进行了采访及调查。
全国妇联与教育部联合开展的“学前儿童入园现状调研”显示,家长们对幼儿园最关切的问题分别是:
1.教师对幼儿有爱心和责任心(61.4%)
2.能给幼儿提供系统、规范的教育(43.6%)
3.伙食上注意营养、卫生,花色丰富(34.9%)
4.保证幼儿身体健康(25.7%)
5.能与家长定期沟通(25.2%)
6.有优秀的专业教师(22.4%)
在家长最关切的6个问题里,有4个与幼儿教师密切相关,随着家长们对于良好的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和期待也在不断提升。
而据多项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政治、专业性、学术性上的权利也很有限,得不到有效保障,职业声望也一般。
同时教师的心态和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偏低的事实已经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造成幼儿教师经济保障不足;教育观念落后;产生职业倦怠;教师流动性大等几个方面。
幼师劳动付出与经济回报不匹配
在全国近一年的幼师薪酬统计中,5395份样本告诉我们目前幼师的平均工资是3850元,而这一结果,依然有52%的人认为“偏高”于现实生活中幼师的薪酬。
过低的薪酬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匹配度相差过多。常有幼儿教师自我调侃“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
网上一篇关于幼师工资的文章,底下引发了一众幼师评论。
调查还显示,只有不足10%的幼儿园的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为8小时,其他超过90%的园所平均工作时间为9小时以上。
幼儿园孩子的年龄在2~6岁,孩子们缺乏完善的自理、自律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老师担负着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每天跟班带班寸步不能离。很多教师身体状况不良,其中,困扰幼儿教师的主要疾病是声带小结、听力障碍和神经衰弱。面对几十个孩子,教师不时需要提高嗓音,久而久之,声带就出现了问题,听力障碍和神经衰弱是由于环境原因所致。
同时,很多幼儿教师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制定教育计划和撰写教案、教育笔记、教学心得、幼儿观察记录、幼儿成长档案、听课笔记、活动分析、家园联系册等案头工作。此外,还要随时随地接听家长电话,保持联络。
过重的工作和精神双重压力造成教师很重的身心负担。
家长期待高,社会地位低;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这两大不匹配就是幼师群体严峻的生存现实,好像两座大山,让众多幼师纵使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也无法经受现实所带来的压力。
提升幼师待遇,学前教育改革的关键
每一位幼儿园老师其实都不平凡,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品格的养成,她们需要熟知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多元能力,深刻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她们为孩子付出极大的耐心、爱心,却又是在孩子一生中留不下名字的教师,她们必须得到每个人的尊重。
因而,在学前教育改革中,重视幼师待遇的保障和提升,对于促进幼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对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规定。在2018年11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中多处涉及幼师待遇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提出“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工同酬”。二是明确“有条件的地方可试点实施乡村公办园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三是提出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幼儿园园长、教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四是明确提出“提高教师待遇”。
《意见》还明确指出,要“提高高级职称比例”。这意味今后幼师评高级职称和被聘上高级职称的机会更多。同样,评上高级职称并被聘用,也意味着会涨工资。另外,一般情况下,改革都针对公办单位。可是,这一次《意见》也着眼于保护民办幼儿园教师群体,明确提出“民办园要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相应教师的工资收入。”也就是说,民办幼儿园教师,在工资收入上也不能和公办教师拉得太远。
《意见》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及社会对于幼师现存问题的关注以及提升幼师待遇的努力。接下来,相应政策的实施成果也是大家要持续关注的。除此之外,还要通过更多的实际行动,去不断提高幼师待遇,提高幼师社会地位,给予老师们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发展空间。在此,也希望社会各界、广大媒体和学者朋友们在关注学前教育时,也要更关注幼师待遇、幼师社会地位的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权力地位、职业声望,才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关键问题。
中国幼教公益论坛西部峰会暨成都幼教产业博览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kidsex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