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昆山丨疫情带给民办园的教训和疫情过后的活法
疫情之下,当前中国民办幼儿园面临着经营收入的问题,大家都在在讨论“活着”。借此次幼教生存大会公益直播课,陕西省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会学前教育分会会长、陕西省民办幼儿园联盟理事长罗昆山老师分享《疫情带给民办园的教训和疫情过后的活法》,与大家聊聊如何“活”下去。
罗昆山
陕西省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会学前教育分会会长
陕西省民办幼儿园联盟理事长
西安市培育儿童协会副理事长
如果随着疫情发展时间的进一步拉长,两个月乃至三个月,相当一部分幼儿园不能解决资金问题的话,相关幼儿园将会陆续倒下。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亟需总结与反思疫情过去的“活法”。
01
重新思考民办园的年收入问题
首先要谈的第一点是建议投资人、园长要重新思考民办园的年收入问题。在总结分析近三万所幼儿园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以下两个公式:
公式一:在园儿童数量*收费标准(保教费+伙食费)*85%*10月*85%+附加收入=真实收入
公式二:在册儿童数量*85%*收费标准(保教费+伙食费)*10月*85%+附加收入=真实收入
无论多少个儿童,两种公式的最终结果数据完全相等。
收费标准中乘以85%是因为存在退费、请假、特殊优惠、意外情况产生额外费用等因素,幼儿园一般情况下并不能完全收齐所有费用,所以在计算真实收入时保留收费标准的85%,此时的数据才算是正常的。
幼儿在园因存在双休、节假日、请假等原因,在计算10个月在园时间的基础上需乘以85%。
公式二在逻辑上与公式一相符,基数上有所差异。按真实儿童入园数量与在册儿童数量的85%大致相同。
在疫情下我们重新思考后发现有这一现象:凡是不靠保教费生存的幼儿园在疫情阶段都能坚持,在资金上没有存在问题,而单纯依靠保教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幼儿园(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园)则基本上生存比较困难。因此这里出现一个概念:我们的年收入当中,除了我们平常理解的保教费外,应该考虑更多的是附加收入。
在去年讲课的时候,我向园长们提过一个观点:10年前幼儿园在思考的是,我的孩子满园,家长正常交费,幼儿园生存没有问题,处于有结余的状态;现今形势已经改变,在目前民办幼儿园不能营利的前提下,无论是主管部门或自身在核算收费标准时,实际上留下的盈利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民办园必须要有结余,没有结余就不可能发展。所以,附加收入成为当下、未来中国民办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现在衡量一名园长是否优秀标准有其中这样一个概念:普惠条件下,除生均保教费之外,从孩子身上一个月、一年是否获得收入或结余,这是衡量园长管理思维、水平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此附加收入成为考验投资人、园长新的课题。一个民办幼儿园(集团园或单体园)有无保教费之外的附加收入,成为衡量这所幼儿园生成能力的重要指标。此次疫情也极大地显示了这一点。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附加收入呢?方法有三:一、政府扶持与购买服务;二、购买保险;三、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建议园长投资人在儿童身上开发产品与服务增加收入。
所以我再次提醒各位民办园投资人、园长需要重新思考自身园所的年收入问题。
02
双重收入影响(打击)
回顾现在大家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正遭受“双重打击”:在国家提出普惠性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遇上意想不到的疫情发生。
我们在走普惠性道路时出现这样一个特点:较低的收费标准没有足够的结余而导致收入断档,运转困难。这是普惠性对民办园造成收入的影响。
疫情期间,民办园无法享受政府对中小企业出台的各种扶持政策。由此出现这两个结果和影响:
越是非营利越艰难,越是普惠越吃亏
鼓励逐利和赚钱,遏制公益和惠民
这两个结论大家不必过度解读,一定要正确理解。原因就在于:当下营利性幼儿园比普惠性幼儿园要好过得多,办法多得多,普惠性要更加艰难些。这也是当下园长投资人普遍的一个共识。
这种共识实际上对于我们选择走普惠性发展道路是没有好处的。我们看到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最初是北京,上海、浙江、厦门、重庆等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越发关注民办园所面临的困难,想法设法地帮助大家解决当下困难。
▍扶持企业政策民办园无法享受的原因
民办非企业:1996年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针对以往的民办事业单位概念所作出的修正。即:事业单位是国家举办的,而民间不应再称事业单位。1998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将民办非企业单位界定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性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区别于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公益性,非纳税组织——非企非事的“怪胎”。
由于为民办非企业的特殊属性,对于扶持中小企业包括税收、租金、五险一金等优惠政策,民办园都无法享受。
▍民办非企业资金供给或来源特点
■ 举办者投入
■ 社会捐赠
■ 政府拨付(购买服务或扶持)
从三点特点可以看出,民办园的资金来源非常单一。因此碰上疫情这一特殊时刻生存局面就变得越发困难。
民办园缺乏融资通道和市场筹措能力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今长达数月无收入状态下,我们仍要生存这一新形势下,由此这一老问题表现得越发尖锐 。这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民办幼儿园园长投资人应对各种新形势产生,该怎么办?
03
新活法:办园模式创新
▍理念转变
企业和事业单位“双不沾到两者兼得”。大家在疫情结束后要“脚踩两只船”,把企业、事业单位两者的优势和对于我们有利的地方要挖掘出来。作为园长投资人,一定要让自身机构既有企业的特征和非企业的优势。
▍方法转变
建议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普惠性幼儿园)进行变更举办者,由自然人向法人企业举办的变更。通过变更,使得上游是民办企业,下游是民办非企业,这样就可以“脚踩两只船”。
▍两种模式
自然人(个人)+幼儿园实体(非企业+非企业)
↓↓↓
法人实体(公司)+幼儿园实体(企业+非企业)
举例来看,民办非性质与企业性质如同公民个人捐资公益和企业法人捐资公益,两者存在重大差别,企业参与公益有回报渠道,而公民个人无回报渠道。这种由自然人到法人的举办者变更,实际上是中国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必须走的一条路。
▍新活法新模式:收入和资金来源新途径
通过办园模式创新的转变来看,完成自然人到法人这一转变意味着我们的收入和资金来源有了新的途径。
个人(自然人)模式下,所出现的资金解决问题都需由个人承担(私人出资,借款,民间高息融资);在变更法人企业(公司)新模式后,可以采用银行借贷、股份出让、发行债卷、政府扶持等合法合规的手段进行资金筹集。
因此,改变办园模式才能解决资金来源和稳定性。
04
现代企业机制
民办园解决资金问题的唯一选择
▍事业单位管理向企业组织管理的转变
当下, 民办园园长原有的能力及知识结构应该要随形势的发展来更新提升。其中将面临的是全新的课题,其实你不是在管理一所幼儿园,而是管理一家企业。
▍企业化机制管理非企业法人单位(幼儿园)
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化机制管理是中国民办园所面临共同、普遍的问题。这好比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经过个体户时代-乡镇企业时代-公司化时代-现代企业时代等不同阶段,从纵向的历史发现,早期企业发展靠的是个人、家族的力量,但现代企业更重要的是靠现代企业机制。幼教领域内,就是要用现代市场经济机制来解决民办幼儿园面临的问题,
▍管理模型:三位一体、三权分立、各司其职
建立以法人企业举办者(投资人)、幼儿园运营管理团队(公司而非个人或者第三方管理公司) 和(非企业身份的)幼儿园为核心三位一体、三权分立、各司其职民办幼儿园管理新机制,是解决民办幼儿园企业化机制管理的新模型。
完成民办园现代企业机制转变后,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解决了利益和回报的法律和政策矛盾。
疫情倒逼民办园转型发展,而转型是解决民办园解决资金收入问题的唯一选择。
对与错,更多的还需要广大的一线民办幼儿园投资人来实践落地,经过实践验证的、合法合规的、行得通的来推动促进中国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那么,这次疫情发展以后我们能完成这一重大战略转折,疫情期间渡过的困难、面对的艰难、交过的学费将是有价值的。否则,疫情过去孩子入园后一切又倒退,可能我们还会面临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