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村 | 如何打造适宜幼儿的班级学习环境?
“环境”
立体且有着时间属性的书,
字里行间蕴含各种的感知,
是激发情感和探索的语言。
2020中国幼教公益论坛邀请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杨一村园长,带来《打造适宜孩子的班级学习环境--在环境中看见自己》的演讲,一起来看。
01 在环境中看见什么?
“构筑一个怎样的环境,就意味着我们选择建构一个与之相对等的教育场所,育人空间和课程形态。”
看见自己的样子
看见自己的痕迹
看见自己的快乐
02 “看见自己”背后是什么?
答案是:儿童观、教育观与价值观。
区别
儿童视角:教育者“自外而内”地探寻和理解儿童内在体验的自觉意识。
儿童的视角:儿童自己“由内而外 ”认识和体验外部世界的主观能动性。
要关注、理解、移情儿童;借助儿童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创造。
总结
教育的内涵就存在于“儿童视角”中。
希望有一天走进幼儿园,
所见是真实的孩子们的稚嫩与自信,
而不是虚假的成年人的精致与自娱。
03 如何支持孩子“看见自己”?
“希望有一天走进幼儿园,所见是真实的孩子们的稚嫩与自信,而不是虚假的成年人的精致与自娱。“
回归初心:环境创设的目的
影响人、改变人、促进人、服务人;
终究要和人互动;
应该联结儿童的精神世界;
创设应该有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引领成人。
回归生活 / 自然
体察儿童的需要;
在对话和讨论中建构环境;
动态的、发展的、生成的过程。
回归儿童:而非“儿童化”
空间的主角是儿童;
成人自以为是的“儿童化”;
一村园长说:教室对幼儿而言,既是身体的居所,也是心灵安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