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泉 | 生态视域下游戏课程建构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农村园该怎样基于本土,落实这一要求及建设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呢?
带着这个需求,中国幼教公益论坛暨华南国际幼教展邀请到,山东省百佳园长、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幼儿园的张瑞泉园长,分享《生态游戏:追随儿童,追随自然--生态视域下游戏课程建构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的主题演讲。一起来看。
生态理念、点燃教育热情
教育就是生态,生态是更高哲学意义上的教育,生态引领教育走向本真。
01、办园理念
石集幼儿园在“生态学”科学观、系统观、整体观理论的指导下,将“环境—游戏—儿童—教师—课程—家庭—社区”视作一个有机整体,构建了学前教育发展的生态系统。
课程理念:
追随儿童,追随自然——以幼儿为本,随自然而来,向心灵而去,激发教育热情。
自然是一种回归
园所占地15亩,用本土果木将幼儿园打造成了“百果园”,形成了既适于自然探索又利于自主游戏的“生态游戏场”;并且,逐步梳理出生态游戏的关键词--野、探、和。
自然是一种智能
遵循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精神贯穿一日生活、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原则,生态游戏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类:自然探索类:包含植物、动物、天气、时令等内容,在种植、养殖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成长历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小树立生态的理念。
游戏类:区域游戏、自主游戏,依循兴趣,追索问题,形成探究、反思和表达的习惯,为持续发展奠基。
生活类:传统节日、儿童习惯、一日生活相关内容,遵循儿童成长规律,设置适合儿童生命节律的弹性时间,养成良好习惯,提升生命质量。
自然是一种敬畏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探索出“自然生成、幼儿主导、主题推进、师幼共建、深度学习、快乐成长”的课程实施路径。
教师心中形成了一些共识:追随儿童,追随自然;读懂儿童,从观察开始;尊重儿童,从商讨开始;支持儿童,从课程开始;发展儿童,从游戏开始;和谐成长,从生态开始。
自然是一种生命的规律
儿童拥有丰饶的天性资源
自然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学习
自然是一种本真的教育思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构建“尊重儿童,支持儿童深度学习与探究的园所文化”,加强对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研究,吸引更多家长和社区人员加入课程建设的场域,构建更加和谐的“生态游戏”圈,真正实现“让生命和谐发展”的课程愿景。
02、生态游戏概念
在“生态学”科学观、系统观、整体观理论指导下,将“环境--游戏--儿童--教师--课程--家庭--社区”视作一个有机整体。
坚持以儿童为主体,游戏课程研究为核心,扎根本土,倡导“追随儿童,追随自然”,力促各个要素互融共生,构建学前教育发展的生态系统。
生态案例、激发教研热情
怎样将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和素养?
答:教研理念--在做中研。
让游戏故事唤起教师美好童年的回忆
--案例式、现场式教研
构建基于问题的三级教研模式
扎实的课程教研流程
--课程模仿阶段
读书,寻找理念支点
学习成功案例--《蚯蚓的故事》
问题式教研
怎样集中幼儿兴趣?
自然探究中是否有规则?
探究中的讨论及表达如何进行?
探究中是否有教育目标?
探究中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实践案例呈现,互找问题及长处
问题:以儿童为主体,但追随儿童不自然。
策略:以儿童兴趣和问题为出发点减少教师“导”的成分。
再实践验证
孩子的学习方式要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与直接感知,获得的直接经验有利于提升学习品质,终身发展,生命成长,而教师主导的课程应转变为幼儿主导的课程,这样的学习方式值得借鉴。
探索“生态游戏”课程实施路径
--单线游戏课程阶段
追随儿童,追随自然
--多线游戏课程阶段
教研发思发现的问题
教师容易出现主导游戏的发展;
单线推进不符合儿童多主体,多兴趣的实际;
对部分儿童的兴趣关注不够,不符合追随儿童的原则。
转变策略
贯彻“追随儿童,追随自然”原则;
关注儿童多兴趣发展,关注儿童个体发展需求;
变“单线程”为“多线程”,支持儿童全面发展。
带来的挑战
每一个教师都要观察、关注、支持儿童发展;
每一个儿童的兴趣、探索和发展要得到回应与支持;
每一个教师都是课程的建设者、推进者和研究者。
实施的要点
教师包区、包兴趣小组;
每个游戏小组的游戏分享和反思均能得到有效回应与支持;
课程的质量不在于游戏的数量,而在于儿童的兴趣发展、与教师有效支持下的游戏质量提升。
游戏一:火箭乐园
游戏二:超级马里奥
我园“生态游戏”课程发展过程
生态课程、成就和谐发展
“学研做”一体,浸润式体验,让生命和谐发展。
演讲最后,瑞泉园长说:花果香,草木壮,正是游戏好时光,希望能与所有幼教人一起,发现儿童,发现课程,发现更好的教育,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