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丨教学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
"儿童期就是塑造期",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陈鹤琴先生在《教学游戏化》中提出游戏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适应儿童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的教学方法,开启儿童的心智之窗。
教学游戏化
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健康的小孩子是好动的、快乐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能进步了吗?但是,我们中国人往往轻视游戏,把游戏当做顽皮的活动,小时爱游戏,大家还没有什么话说;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孩,也要游戏的话,那么,人家就会骂他“没出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总认为读书的时代就不应游戏。这种把读书与游戏孤立分离的看法,完全是错误的。假如说读书只有读书,读书就不应游戏,那么,读书的生活,势必枯燥无味,哪里还谈得到进步!
做到教学游戏化,就要使该书生活兴致蓬勃,学习进步分外迅速。究竟如何才能使教学游戏化呢?现在就挙几个例子来说明。在幼稚园教学中,我们利用枳木游戏,让小朋友自己来搭一座房子,在花园里还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这样就可以使小朋友学会如何布置环境,如何辨别动物的种类,同时对于儿童身体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裨益。沙盘游戏也有同样的功用。
唱歌也是一样,就以唱一只“龟兔赛跑”的歌来说吧,假使在唱歌的当儿,请几位小朋友共同表演起来,那么,对于龟免的特点,就更加容易明了,而且还能引起小朋友研究的兴趣。
在小学教学中。学习认字和造句,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
比如认字教学,我们可以把全班小朋友分为两组,老师拿出写着字的卡片来给小朋友们看,小朋友一见到这个卡片,马上就要读出上面的字来,说得最快的就把卡片送给他,到最后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得到的卡片最多。
又如造句教学,也可以用同样方法来进行。假定全班有40个小朋友,就分成两组,坐列两旁,每个小朋友手上拿一张写着字的大卡片,字的大小、以大家彼此能看得见为度;两组的字是相同的,40张卡片,共有20个不同的字,每个小朋友都应当记住自己手上所拿的是什么字,并认得别人手里的是什么字,准备好了以后老师就读出一个句子来,比如“兔子比乌龟跑得快”,或者“兔子睡着了,跑不过乌龟”,于是两组中拿着这几个字的小朋友们就赶快跑出来,依次序排成这样一个句子,哪一组快,就算胜利。
把枯燥无味的认字造句,化为兴致勃勃的游戏活动,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加强学习,这就是教学游戏化的真实意义。
不过,游戏是不是有范围的?各种学科,任何儿童是否都可以采用?这些问题,实在非常重要。游戏化适用于任何人与儿童,也适用于任何工作与教学,只是儿童年纪愈大,教学游戏化的困难愈多罢了,幼稚园比小学容易,小学比中学容易,至于大学,教学游戏化的困难便更大了。
在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我们做老师的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要注意方法与目的的配合。游戏的方法,本来是为了要达到教学目的而运用的,忽视了这一点,就失掉了教学的意义。例如学习算术,我们用拍球游戏来教学数字,用投圈游戏来教学加法,当小朋友已学会数与加法之后,我们竟忘记了教学的进度,还是继续做拍球投圈的游戏,致使算术课变成了游戏课,完全失去了算术教学的意义。因此,老师应当随时考查小朋友们的进度,以达到教学游戏化的要求。
第二,要注意多数人活动的机会。教学游戏化最容易发生的流弊,就是由极少数成绩较好的小朋友来做,其余的小朋友坐着看,这无异于剥夺了大多数儿童的学习机会,做老师的当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任何游戏,要使各个小朋友都能参加为准。
教学游戏化是以“做”为中心的,也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运用。其充实与发展,还有待于大家的研究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