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锦欣丨“去小学化”背景下科学做好三年幼小衔接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孩子需要一个过渡期来适应知识、能力、思维各个方面都需要一个好的衔接。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幼小衔接的目的是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
近年来,“幼儿园去小学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此背景下,幼儿园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2019中国幼教公益论坛邀请到《广东教学报·幼儿教育》执行副主编、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幼师师范学校专家团队、国际家庭教育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谭锦欣老师作“去小学化背景下科学做好三年幼小衔接”主题演讲,分享在引导幼儿顺利、平稳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实践中一系列的探索与启发。
科学认识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每个孩子必须面对的问题
■ 幼儿园和小学大不同
幼儿园 | 小学 |
教养并重 | 教学为主 |
老师相对固定 | 老师相互交叉 |
作息以活动为单位 | 作息以课时为单位 |
无作业,无考试 | 抄作业,写作业,有考试 |
7:45- 8:30 之间入园,约下午4:00离园;分集体教学、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生活教育,大班集体教学时间每天不超1小时。 | 8:00左右到校,约下午4:00放学;每天6- 7节课, 每节课4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 |
■ 60%的孩子会出现幼小衔接的问题
1)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焦急甚至哭闹。
2)不愿意提及自己在学校的活动和表现。
3)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差,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4)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
5)性情发生变化,如退缩、烦躁或者攻击行为增多。
■ 关注关键教育期的“马太效应”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幼小衔接是《纲要》提出的刚性要求:入学准备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
《纲要》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四条:
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纲要》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十一条:
幼儿园教育要与0- -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幼小衔接的重任几乎都压在幼儿园上。一年级的教学要求与以前相比提高了许多,如识字量、阅读难度、运算要求、非母语的语言要求等。而且小学的课程和教学没有向幼儿园靠拢的迹象,也没有向幼儿园靠拢的动机,相反越来越与幼儿园的教育背道而驰。
如果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没有在行为规范、习惯以及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那将是幼儿园教育的失败。
▍幼小衔接是家长对幼儿园的终极要求
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顺利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这就无意中导致了“家长观念偏差”:过分强调知识的衔接,错误地要求幼儿园教写字、教数学,非理智地给孩子安排各种兴趣班、学习班,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强迫孩子接受”匆忙的课程”,度过”匆忙的童年”。
由此产生恶性循环:家长焦虑——家长倒逼幼儿园——幼儿园为招生迎合家长——“幼小衔接”与"小学化”被划上等号。
幼小衔接究竟要衔接什么?
▍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负责)
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要注意培养儿童的时间观念,增强独立意识,让儿童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培养儿童自理、自觉的能力,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独立性强的儿童,上小学就能自己整理书包,管理好学习用具物品,按要求安排好时间,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良好人际关系(爱上老师和同学)
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儿童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减弱。这一能力与主动性密切相关,应重视培养。
▍综合学习能力(爱上学习)
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等。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培养他们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产生学习愉快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
让幼儿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中解放出来,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让幼儿在小学学好数学,并能在今后保持发展的后劲。
什么时候开始做幼小衔接?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顺利衔接一年级学习要求的重要基础。《指南》在说明部分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 小班:生活自理和独立能力、行为规范的养成
■ 中班:能力培养和品格养成
■ 大班:学习品质的培养
一从入园开始关注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衔接,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有意识的游戏设计中,无意识地提升孩子最核心的学习能力。
幼小衔接谁来做?怎样做?
《纲要》总则第三条: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工作原则上是由幼儿园、家庭和小学三方共同配合完成。
▍幼儿园:集体教学+区域游戏+一日生活
■ 集体教学(全方位提高学习品质)
看:观察配画连环画,培养观察的习惯 有序观察,大胆猜想,培养观察、逻辑思维、信息提取能力。
听:通过听故事,培养倾听、想象、专注力。
说:语言表达能力,敢说——会说——说好。
读:读是被验证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母语语感,从口头语过渡书面语
演:最高层次的“游戏”形式,增强孩子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增强情绪的控制和表达能力,培养勇于探索、沟通协作的良好学习态度。
▍家园共育:家长讲座+四小活动
■ 区域自主游戏
在区域自主游戏中学会了与人相处,懂得了相互照顾,延伸了课程内涵。
■ 一日生活
践行了文明礼貌,巩固了行为规范,懂得了遵守规则。
■ 家园共育——专家讲座
传达正确育儿理念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 家园共育:四小活动
孩子成长看得见,家长焦虑自然少。
幼小衔接是孩子、家长的刚需,也是幼儿园教育口碑的根本。谭锦欣老师强调幼小衔接不能不做,但也绝对不能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衔接,更不能机械化地训练和强化小学的知识。同时,结合家园共育的有效手段,让家长清清楚楚看见和感受到孩子的变化,便可减少家长的焦虑,愿意跟随园所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中国幼教公益论坛
打造幼教行业综合性成长大平台
为幼教人带来全局性
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
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
2019年下半年全国公益论坛行动计划
重庆丨粤东丨粤西
南宁丨广州丨南昌
与您共建共享
新时代中国幼教创新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