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驰华南国际幼教展

奥驰华南国际幼教展

2025年6月13日-15日 | 广州琶洲 • 保利世贸博览馆

距离开幕还有

广州幼教展、华南国际幼教展、中国幼教展、中国幼教公益论坛、成都幼教展、南昌幼教展、中国幼教西部论坛

文颐丨梳理婴托保教之关键 办规范托育机构

时间:2019-05-27

来源:

作者:

点击:

面对托育之象,中国幼教公益论坛邀请到四川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成都师范学院儿童心理学专业文颐教授,就托育机构在发展中常见问题,以“梳理婴托保教之关键--办规范托育机构”为主题, 结合自身多年的早期教育研究经验,分享了她对当下托育机构发展的见解与建议。

 

文颐教授说,追求对孩子有意义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对孩童身心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不能打着教学的名义去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做托育机构,首先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是否了解0-3岁婴幼儿身心年龄特点?

 

是否掌握促进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方式方法?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紧紧把握四大关键点:


 

文颐教授说,“亲教结合”中的亲是指情感、安全感,“教”则是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托育中,情感培养最重要。

 

如今我们已经渐渐步入人工智能时代,生活便利性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相对应的负面影响:个人生活极度依赖机器,工作被机器代替、个人被淘汰,高物质下的无目标,继而出现无价值感、无助、无趣的生活状态。这也是现代社会抑郁的人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情感缺失。

 

托育机构中的要进行的情感培养,其实也就是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问题。文颐教授指出,安全感的获得,有三大部分的组成:归属感、价值感、胜任感
 

  归属感 
 

心理上的很多问题,追溯到童年,都是没有归属感的原因。而0-3岁时的孩童,正处于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调查显示,半岁开始到三岁入托,有90%的孩子会出现分离焦虑的问题,这个年龄段也达到了分离焦虑高峰,三岁后入托出现分离焦虑问题的比例则下降到10%。

 

6个月开始到三岁,是孩子对母亲的一个依恋高峰期。因而,减低分离焦虑,是托育机构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此,文颐老师提出了以下几大要点:

 

(1)熟悉身边的人

 

让孩子对即将进入的新环境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可以在入托前,将老师的各种特征(名字、外貌),小伙伴的特征告知,初步建立熟悉度。照料者的固定性和伙伴的固定性,都会大大地影响孩子对托育机构的熟悉度。特别是老师的高流动性,会对孩子安全感的影响非常大。文颐老师强调,一个高品质的托育机构、教保环境,教保者与孩子始终待在一起的时间需有3年以上,这样才能给到孩子持续良好的照顾。

 

(2)熟悉身边的环境

 

保教环境是有序的,物品归位;保教环境当中有熟悉的物品。小孩子思维水平还很低,有熟悉的路线和流程,安全感更容易建立。

 

(3)有熟悉的流程

 

保证作息规律,同时把生活的流程具象化。0-3岁的孩子对时间概念还是很抽象,“妈妈一会来接你、爸爸下班就来接你”等语句,在他们看来,是没有意义的。在文颐老师之前参访的一个托育机构中,她注意到有一个很棒的做法:这个机构将一天的流程图片化,并一张张排列起来,每完成一个步骤,就把这一张图片拿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孩子解释,每完成一件事件,你就离妈妈更近一步,有预期之后,孩子心里踏实,那么也就不再焦虑慌张了。

 

孩子在新环境中会害怕,是因为没有预期,没有解决方案,当以适当的方式去建立起孩子的归属感,那么即使孩子离开了温暖的家,也能让他减少很多来自于分离焦虑的影响。

价值感

一个人没有价值感,会丧失自己,一个人的价值感强不强,也是从小开始形成。让孩子有安全感,就一定要让他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胜任感
 

现在很多托育机构,总是过多关心,找不到让孩子胜任的事情。这样让孩子建立不起来安全感,也感到很无助,他没有学会自己调整情绪,不懂得安慰自己,在往后的成长中,只会增添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因而,胜任感要从小建立,给孩子有力的支持,让孩子感受到:我能做很多事。同时,还要有独立性的支持:什么时候用双耳杯、练习筷等等,不同阶段的工具使用,什么年龄应该学习什么能力,这里也是对老师的教育规范有所要求的。

 

文颐教授强调,一个高品质的托育机构,最重要的是,能否给孩子安全感,而不是所谓的课程模式。有让孩子信任的老师,有能够让孩子来到后不感到恐慌焦虑的环境等,构建孩子的归属感、价值感、胜任感,这些都是托育机构在构建安全感时需要认真谨记的要点。





 

文颐老师分析指出,“保教结合”中的“保”相对应身体的发育,为满足婴儿生存、生长的而采取的保障性措施,包括吃喝拉撒;“教”则相对应心理发展,包括对知识常理,能力的引导。

 

而保教结合,以保为重,文颐老师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婴儿本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

 

生命之初的头三年,是孩子身体和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的阶段,也是最脆弱和稚嫩的时期。孩子的思维水平低,对危险认识不足。人生的这个时期面临最大程度的生存挑战,需要成人精心的生活照料。因而,托育机构要注重老师的保育规范、急救训练(日常护理、疾病预防、意外伤害处理等),也要有安全的、卫生的、支持性的环境,处处有保育行为提示。

 

原因二:教离不开“养”,保教结合

 

托婴中心老师一天下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做保育培训,托婴中心的教育,需要很好地融合在日常保育之中去。一个好的习惯,就是在好的保育之中去完成的。同时,让孩子形成公平与平等的概念,老师也需要一日流程中体现:排队(老师也会排队),轮流(轮流玩玩具),公平分配玩具和角色等。很多教育行为,就是在保育当中完成的,因而教也离不开保。 



 

托育机构中明确各个区域的规范划分,在环境创设中谨记两方面的考虑:观察是基础,教学要融入。

 

让环境中“处处有观察”,孩子的行为是无意的,老师则是要刻意的,老师需要了解孩子的行为,把孩子成长的核心经验整理出来。

 

让环境中“处处有课程”,0-3岁的孩子是动作思维,一边行动一边思考,环境之中需要包含着教育。

 

文颐教授强调,不要把环境仅仅是当做美观好看来处理,要在其中看到孩子的成长痕迹,看到教育的痕迹,观察的痕迹。



 

托育机构需要理解清楚各种指标的含义内容才可以给予孩子正确适当的照顾。

 

文颐教授强调,要厘清早期教育与早期康复、早期开发的区别。早期康复,是对迟滞儿童进行强化发展;早期教育,是对正常儿童进行推动发展;早期开发是对超常儿童进行加速发展。

 

一些托育机构中用到的筛查、诊断量表,是医院用于检测是否是属于正常儿童的。托育机构教育面对的是基本正常孩子,而不是特殊儿童,切忌把筛查诊断量表当成教育目标(或课程设计依据):学习进程观察和心理行为诊断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不能随意混淆。而成熟指标与学习指标的设定也各有不同,成熟指标与学习而来的能力,需要不同的支持条件与策略。

 

任何一个课程,都要了解其设计源头是什么,不要把康复训练带到正常的婴托教育来,不要把正常的孩子往康复训练上带。



感谢文颐教授在2019中国幼教公益论坛西部峰会上的分享,为广大托育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通过文颐教授的引领,我们也更加明确,任何违背教育规律的热闹终究会归于沉寂,大浪淘沙,唯有以品质为基,着眼于切实需求,才能在挑战中赢得机遇,获得长足发展。


 


 

中国幼教公益论坛

打造幼教行业综合性成长大平台

为幼教人带来全局性

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

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

论坛对幼儿园园长、举办者、投资人免费